0%

Design Of Death

metaphor

A Thought-provoking movie

真实剧情如下,屌丝们就别瞎编了!!

杀生

牛结实本是马三炮之子,马三炮是经商小贩,路过长寿镇由于身体原因强留置长寿镇,并得知长寿镇的长寿秘密,病故长寿镇。长寿镇为长寿秘密不外泄,故留牛结实在本镇并姓牛。牛结实本质纯善,无恶心。但身性玩劣,身体结实,并不为村民所喜欢。牛结实与老祖较好,老祖一手将牛结实养大,村里牛结实只听老祖一人之话。马寡妇、失语,外村人嫁到长寿镇,刚到长寿镇久,丈夫身故,本村人认为不祥,但老祖人仁厚,留其在身边,因马寡妇与老祖血型相合,故输血给老祖。村民看其有用并未为难与她。但马寡妇身材较好(跟村其它村妇相比好一些)又是寡妇,村里很多成熟男性便有了不好的想好。但因老祖在世并为行动。

长寿镇是前清御封的长寿镇,之所以长寿也并非有其它秘诀,只是山清水秀,与世无争。且年长老人,镇内就严格看护,过了七十六岁就不让其饮酒,用年轻人的血液输之等法,延长生命。上头早知道此事,只是为了名声没有追究,听之认之,不与管理。
任达华(医生),路过长寿镇,被牛结实意外所救。十三个月后被派遣至长寿镇,查瘟疫的情况。所谓瘟疫,是苏有朋(医生)为了掩人耳目,主要是牛结实的死因,上报长寿镇有瘟疫的,且给院长送了重礼。

任达华在山上看到牛结实,当时牛结实心已死,体温尚存。把其背到镇内,又被镇长等赶了出来。在山腰达华将其解刨,感到疑惑,又返回长寿镇。听到村民对镇长讲“死了一个,疯了一个,山上还有一个,怎么办吗?”(死了一个是指马三炮,疯了一个是指牛结实,山上那个是指牛结实的孩子,怎么办是问镇长孩子怎么办是留在村里还是赶走,赶走又怕长寿镇的秘密外泄,留下来又怕又是一个牛结实)

任达华找到小孩,问牛结实的死因,小孩指窗外,意思是全村人都和牛结实的死有关。
老祖年迈,寿已到尽头。但镇里为了使其生延长生命,天天输血(马寡妇的血),并让马寡妇天天按摩(属于异性按摩)刺激其心跳和血液流速加快。并派人二十四小时看护,且不让其饮酒。牛结实想见老祖,村民不让。牛结实找到马寡妇,让其帮助。马寡妇在楼下晕倒,引开了看护的人。牛结实见到老祖,老祖想喝酒,牛结实给了他酒喝。村民以为是牛结实害死了老祖,所以追打。但被镇长拦住,说老祖的死和酒无关。镇长是很耿直的人,对事不对人,他对牛结实的印象主要是听取了村民的话。

老祖死后,镇长想到马寡妇如果还在,村里的男性就必定有非分之想。所以要厚葬,并劝让马寡妇陪葬,马寡妇看老祖死了,知道自己没有了保护。所以就同意了陪葬。

所以,马寡妇沉河后被牛结实救了,村民没有反对,原因就是陪葬是马寡妇自愿的并不是民俗。

牛结实救了马寡妇并给马寡妇输血,马寡妇醒来后想回家。被村妇拦住,殴打,并给马寡妇一包打胎药。马寡妇脱衣,表示自己没有和牛结实发生关系。村妇羞愧,散开。
村妇回去后,怕牛结实与马寡妇以后有染,决定阉了牛结实。在脱下牛结实裤子后,看到牛的下体粗壮,村妇由于受妇道的束缚没有过偷情的和性上的满足,故转头,阉割未成。

铁匠喜欢马寡妇,看牛在雨中调戏马寡妇,殴打牛,其实铁匠有性功能障碍。有心无力。

牛生性顽皮偷看村民**,被追在山顶大石处。又赊帐肉铺。引众人恶,村民将大石支柱锯一半,想法是如牛在偷看,追到大石处让大石将其压死,肉铺老板在肉注毒是想牛再来要肉就给他那块,毒牛。

大家找镇长说牛的所作所为,镇长信已为真,决定请苏有朋(医生)解决牛,苏有朋(医生)从小因牛到家中偷东西,失手把爷爷奶奶熏死。苏有朋身有重病,心里恨牛。想在有生之年就解决牛。

村民联合起来,让牛认为自己有病。村姑知道牛没有病,故盯牛看,自己不会说谎,所以无法表达。

马寡妇知道村民要害牛,怀孕后让牛离开长寿镇,但牛不舍得马和孩子,所以没走。
牛把崔性药放入水中,让村民释放了天性。村民过后为了遮羞,把责任推给了牛。
村民不同意把牛和孩子都害死的原因,知道自己隐满了部分的事实,理夸,所以不同意。

任达华找到了村长把事实告诉了村长,村长语塞,才知道真像。
牛知道真像自己没有病。牛吃了打胎药,其实打胎药不能毒死人,只是因为不想离开长寿镇,不想离开孩子,又没有能力把孩子带走。所以精神压力很大,精神崩溃。大家以为他疯了。牛自己躲到山上,守候着马和孩子。体虚而死。

孩子生下来了,村民不知道怎么办好,才把马和孩子安置在山上。每日供食,即不想留在村里,又怕马和孩子走了外泄了长寿镇的秘密。任达华设计将马和孩子放走。

肉铺老板没有给苏有朋有毒的肉。
一切都结束了,长寿镇又恢复以前的宁静,一切昭旧。
任达华欠牛一条命(其实是解剖导致的死亡,苏有朋说当你认为病人死了的时候,病人真的死了么?就指出了这一点),故理和牛一想的头型,表示对牛人品的认可。回头看了一下长寿镇,感觉一切是多么可笑,和说不出来的感觉。

苏有朋将长留长寿镇,因为他身有重症。
长寿镇的名声保住了。外面也不会知道这里发生什么,外面也不会知道长寿镇的秘密。
还有长寿镇的秘密只有长住长寿镇的男人和妇女知道,要嫁出去的女人是不知道的。每次镇里重要会议只有男人。

牛不理解,人为什么称水为圣水。水不就是用来喝的,和洗澡的吗?

牛最后精神崩溃了,不是村民设计的原因,因为他知道了真相。是因为他不想离开长寿镇,他喜欢这里。他不想离开马、和孩子。那怕死也要死在这里。精神崩溃的牛,拉的自己的棺材在山腰等死。任达华来的时候,牛的精神已经死了。他没有被毒死。因为医生解剖牛的时间,他身体内没有毒。他也没有被苏有朋的计所害死,因为被他识破了。—转自宁静致远,略有改动!!

管虎的诚意之作。隐喻破解。

心由境生,境由心生

看《杀生》预告片的时候看到最多的莫过于“心由境生”这四个字。怎么读都觉得有点绕口,仔细一想应该还有个词叫做“境由心生”,由同样四字组成的两个词,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1
“境由心生”能达到很高的思想境界,甚至有唯心主义的味道。“心由境生”却带着浓重的客观味道:环境在一个人面前完全起主导作用,以至于改变一个人思想和心境。这和孟母三迁还真能搭上。

黄渤饰演的牛结实,在影片中的长寿镇无非是个“泼皮”,并且还“欠拾捣”,村民们的一次次驱逐都未能将牛结实赶出小镇。以至于影片一开头就上演了一场“杀牛大战”,几人在小车上对一个麻袋大打出手,并且最后将麻袋扔下山坡。当然,那个麻袋里装着打不垮的牛结实。剧情就此展开,一个讲述舆论致死的故事上演了。

一开始我对“环境式谋杀”并不以为然,因为在生活中我开过类似的玩笑,但都因为被揭穿而告终。当然,失败的原因除了没有更多的同谋,还有缺少一个封闭式环境。说到开始对“环境式谋杀”有点感触,大概是从日本作家乙一(安达宽高)那里得来的。他写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因为吵架,突然有一天开始了冷战,而冷战的方式就是视对方不存在。很多天,小孩都在这个环境下生活,直到最后,这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环境彻底击垮了这个孩子的心理底线。而看完《杀生》,我更加肯定了“环境式谋杀”的存在和成立。

1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谋杀的方式,被环境孤立和被环境质疑就是致命的。人在这个时候通常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如果跳不出来,最后会完全败给环境,输给自己。

隐 喻

除了心由境生的舆论谋杀,《杀生》的另一大看点就是隐喻。管虎讲了个整体节奏比较快的故事,却没有忘记空镜头的呈现。当然,频繁的空镜头是导演的“埋伏”。停一两秒的镜头只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更多的线索。像电影中的“鱼型锁”、“放着生日快乐歌的小鱼八音盒”、“红色的风筝”、“天蓝色的棺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想,牛结实是个敬畏生,自由,快乐,却不畏惧死亡和制度的人,影片中多次响起八音盒的生日快乐歌,牛结实却满足于沉浸其中。而“鱼型锁(象征鱼的自由)”“天蓝色”(大海/天空)“风筝”则象征着自由。牛结实敬畏“生”,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儿子生存的权利。

但寨子里的人不这么想,寨子里的人畏惧敬重死亡,重视制度,他们与牛结实背道而驰。还记得长寿镇那位差点能活到120岁的老祖么?寨子的人说:“老祖,你再坚持一下,就能打破记录了。”他们在乎的不是生,只是为了保住从清朝就一直留下的名誉“长寿镇”的名号。反观牛结实在被一群年轻人团团围住准备大打出手,突然地震年轻人无一不恐慌时,他的那句“要死一起死!”就能看出牛结实根本不畏惧死亡。

杀生。或许这两个字我们可以试着拆开看看。一场精心布置的“环境式谋杀”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人性的黑暗和制度的枷锁。

杀人取命,杀生诛心。

起初我只是冲着黄渤来的。我喜欢他的表演风格。所以,以至于影片看到一半多时,我依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这部电影到底是要讲什么。

叛逆?异数?变革?守旧?新的思潮对旧的制度的冲击?

翻了很多影评,讲的大多是这些。管虎的电影,似乎向来是习惯于用小人物,小视角来隐喻大时代和一些相对而言可以称之为思想的思想。这一部也应当不意外。

村子里的人恨牛结实到入骨。他毁圣水,窥行房,破祭祀,挖祖坟,捣牌位,砸规矩,从老人到小孩,从男人到女人,所有的道德,传统,信念,生活的隐私与规则都被他冲撞了一个遍。村民恨他,恨的理所应当。甚至于这样与世隔绝的一个村子,并没有粗暴直接的将这样一个大罪人沉塘或是示众,反而用了各种手段和方法战战兢兢忐忐忑忑的想把他赶出去,想让他自己离开,自己屈服,自己死掉时。让我都有一点点觉得,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其实自始至终都还怀着最本质和质朴的人本善的心。

他们不敢杀人。于是,他们选择了杀生。
杀人取命,杀生诛心。

剧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牛结实是怎么死的?

牛结实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不惧。没有人知道该拿他怎么办,打不死摔不废的一种叛逆力量,一下下的冲击着存在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村庄。村里人,千年守旧,内心质朴,恨却不敢取命。因为他们不是牛结实,在传统与道德下,他们有畏惧。

于是,整部电影都反复在这样的一个僵局中。攻而不敢,守而无用。一直到外乡人的归来。这个从村里走出,在外面的世界里滚过的医师,带来了杀牛结实最致命的武器:诛心。

守旧的村子,守着愚昧和古老的制度 ,会祭祀活人,却不敢杀一个活的恶人。他们有着对生命愚昧的漠视,但是对生命又有着最简单的善念和畏惧。这种矛盾,被苏医生打破了。外面的世界,是文明的,是高等的,大家愿意听从他,他们对外界有着自然而然的迷信与畏惧,就如同她们本能的畏惧着古老的观念与传统一样。未知与根深蒂固,一样是可以控制思想的工具。

这未尝不是一种讽刺,一如片尾那轰然崩塌的山石,和未知命运的村庄。其实,没有善良的不是愚昧的村庄,是文明的世界。崩塌的,不是古旧的过去,而是最后的原始。

牛结实死了,没有人杀他。他自己选择了结局,他拖着蓝色的棺材,带上可以放出音乐的八音盒,一个个的去到村民的门前,还东西,道歉,告别。他是爱这个村庄的,他是把这个村庄的人当成亲人和朋友的。所以他入了套。因为,信任。这似乎是很可笑的一件事,然而,却事实如此。就如同那些村民怀着的最潜意识的善意一样,牛结实也一样,他祸害了无数的人,却依然质朴而本能的相信着。

恨与毁灭,爱与善良,就这么奇怪的交织着。

牛结实有了儿子。天不怕地不怕的他,面对着要跳楼的哑巴寡妇,怕了。他心甘情愿的咽下了毒药,拉起了棺材。他要他的儿子活着。无所畏惧,是因为不在乎,他不在乎规矩,不在乎传统,不在乎道德,所以虽然他不曾伤过谁杀过谁,但他在精神层面上严重的毁灭着村里每一个人,只是他自己不曾明白。

在他看来,那些都是虚的,挖了人家祖坟,把陪葬的珠宝往婚宴上一甩,理直气壮:死人又不能用,干嘛不给活人?

是的,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东西,哪怕不理解,不知道,但是那是别人在乎的东西。比如,别人的祖坟,比如牛结实的哑巴寡妇,比如,他的儿子。因为有在乎的东西,所以人才有软肋;但同样也是因为有在乎的东西,所以,人才坚强。

牛结实走了,怀着忏悔和对儿子的希望。他躺在棺材里,打开八音盒,脸上带着微笑。死得其所。曾经的不可毁灭,就这样去的悄无声息。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东西,你,在乎什么?

寓意太多,分析略浅

影片中的伏笔与回应数不胜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1.钥匙与庙

一共三把钥匙,两把是用来开启小孩手脚上的锁,一把开启那个庙门。先说庙。庙里供奉的是一尊佛像,而这个庙便是黄渤所饰演的牛结实的寄身之所。只有他,才能打开庙门。我认为,牛结实便是一个“佛”的化身。从救寡妇,到输血,到为儿去死,他一直在牺牲。影片又叫杀生,杀生是佛门用语,佛门第一戒律便是,不能杀生。

钥匙不但代表了他的身份,更代表了他的作用。牛结实本身,也是一把钥匙,让他们走出封建迷信。

  1. 地震与祭司

震了好几次,但貌似都是有惊无险,直到影片那个圆球巨石才姗姗来迟的滚落山崖。看似是天灾,其实在我看来是表现的人性的坍塌。 黄渤第一次拿石头砸自己,开始震。 当村里面的人决定杀他的时候,又震了。但我知道,这些事情都不会让那块石头落下,直到最后,人们开始祭司,石头终于砸落下来。 原因很简单,杀生,欲望都是可以原谅的,而可悲的是,周而复始。封建无法连根拔起,村里的人因牛结实的离去毫无改变,这才使得巨石滑落。

3.孩子与傻子

始终站在牛结实这边的只有两类人,一群黄口小儿,一个全副武装的傻子。两种这世界上纯真的人。能操纵这两种人的,自然是最神圣的人。

4.捣蛋与归还

牛结实在最后将过去偷过的一件件物品挨家挨户的归还回去,从这里,我看到了他的用意。 他捣蛋,但却准确记着每一件物品的所属人。之前说过,牛结实本不姓牛,姓马,他的父亲是过路的商贩。那与此说来,他就是个外来户,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和大家有联系,他想融入这个小社会而已。

以上是我所看出来的小“内涵”
还有些并不知道如何解释的问题,也在这写下来

  1. 八音盒。为何一直在放生日快乐。 牛结实死,它出现;寡妇不再守寡,它出现;医生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它还出现。怀疑是一种重生的寓意。

6.黑袍

村里人为何都穿黑袍,是见不得人的表现,又或者是象征着宗教控制着村庄的

一个过于正常人的不正常死亡

《世说新语》里说,义兴有个叫周处的少年,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义兴的水中还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而义兴人称他们为“三横”。后来周处刺杀虎,入水击蛟,自己入吴寻陆机陆云,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成为名震一时的周处除三害。周处除害靠的是自己,而电影《杀生》一开始讲的是乡亲自行除害之事:牛结实同样横行乡里,离经叛道,令所有人欲除之而后快。然而除恶不恶,不以暴易暴,这个长寿镇的群众还是很讲究个程序正义,正如电影英文名为《design of death》,和原著《设计死亡》一样,大家对牛结实的铲除是讲究方式方法,是要设计害之。

最终苏有朋以一名攻心为上的高明医生出现,设计了这一出令人惊叹的死亡之路。这条路就是三人成虎之计:让所有人去宣告一个事实:你病了。除了黄口小儿偶尔说出皇帝新装的真相,所有的成年人——无论老少男女都为达到自己目的开始认真的、有组织的集体撒谎。在众口铄金之下,在牛结实的眼前突然多了一道假象:这假象是如此之真实、毋庸置疑和众口一词,以至于从来是最自我、最不羁、最跋扈的他最终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并由怀疑跌入黑幕之中。村民们用各种手段未能达到的目的,居然是苏医生以心理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苏医生为什么能成功?偏远山民没有康德的理性批判,一个普通人的认知只能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直观反映,于是当外部评价这个唯一信息源和参照系发生变化时,“我”这个存在也自然相应发生位移。苏医生设计谋杀路径选择是高明而可怕的,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楚门的世界》:当你的所见所闻都是假的但是你无从辨别,那这一切就是真的。这情景正如他回来时挂的那个条幅所阐释的:心由境生。如果电影就此结束,除害完成,则管虎的这部作品与一部伟大的电影还有距离。但这是管虎的作品。下面三层表达直接让这部电影的思辨进入登峰造极阶的高处。

一是毫无节制的反叛。牛结实真的是鱼肉相亲的恶霸吗?一个镇里土生土长却似乎做尽坏事的人确实让人讨厌。但是他罪至于死吗?他做了什么?听房,逗小孩,上寡妇,挖祖坟,给全镇下春药,给弥留老头喝酒。站在维护全村秩序的角度,这自然是完全彻底的大逆不道流氓作派,是对现行秩序的各种违背和各种挑战。他就像打翻天庭打闹蟠桃盛宴的孙猴子,让这帮老朽的天官、道貌岸然的玉帝胆战心惊、咬牙切齿最后又无可奈何,只好请来如来佛祖——苏医生收拾残局。在山民看来,牛结实无疑是令人头疼的疯子。

苏医生既是村里土著,也他上过大学,拿过医学学士,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熏陶。他接受了收妖降魔的任务,并成功使这个秩序恢复均衡。那么这样的宣判就板上钉钉了吗?没有。与之相比则是任达华饰演破案者,以文明的另一种视角回顾这一切,对牛结实所作所为作出现代人该有的评价:这不是疯癫,是解放,从思想、习俗的全面解放。 福柯说过, 疯癫者是理性世界的迟到者,逃课者。 而疯癫恰巧是本性的流露或恢复。相比之下,尽管苏医生虽然接受现代文明的洗染,却依然是那个森严体制的一部分:寡妇要殉葬,出殡要穆衣,长寿作为指标,互相表演着得体的礼貌。尽管陷害牛结实有私仇,他毫无疑问是旧体制的坚定维护者:甚至于他狠下心要杀死牛结实的亲儿子,以熄灭内心对反叛的巨大恐惧。

二是彻头彻尾的孤独。这是管虎甩开国内其他导演好几条街的可怕特质,《斗牛》里最后黄渤白发苍崖枯坐的镜头,相信很多人都震撼不已、记忆犹新。这一次,除了几个小孩,牛结实一如管虎塑造的破落户牛二斯人独孤,这一次,他是在挑战体制、革新观念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在离经叛道的表象下,是他对戒备森严体制的极端蔑视和挑战,尽管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并且得到了一个可怕的报复,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被现代人认为是正常、解放的观念,所有村民都认为这是他的恶,甚至他自己甚至都未必觉得是自己的善,他做着有意或无意识的启蒙,并被集体反对、集体辱骂、集体陷害。最后他陷入了最彻底的孤独,被逼自己爬进棺材,慢慢死去

三是无可奈何的绝望。是不是所有真相大白是不是就死者安息、众人团圆?在《杀生》这个巨大的隐喻里没有这样的乐观。当我们看到牛结实的墓地前开满鲜花时,站在任达华的视角,远处的腐朽仪式再次开拔,山民的一声声喊叫像钢刀一样刺过所有观众的心:是的,一切还是一样。革命尚未成功,而且似乎看不到成功的任何希望。苏医生死了,牛结实死了,正派和反派、正常和不正常都归于沉寂,而街市太平依旧,就像一场风刮过。所有的牺牲都只是牺牲,与成见、麻木和体制所作的所有抗争,全部归于零,成为土,化为烟。最大的绝望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发生了,一切如旧。而影片的最后是一场毁灭一切的地震,无助的导演决定用虚无来终结无力,用湮灭来消解绝望。

有人曾评价经历文革又嬉笑着写文革的王小波是“一个过于正常的人”。对于不正常的时代而言,正常就是一种最大的不正常。为了纠正这种不正常,体制会使出各种个体甚至集体的手段。 想想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因为维权、打公益官司、传播国外信息的盗火者,多少被冠以不正常的骂名,报以不屑一顾的嗤笑。

影片片尾曲唱到,谁会赞美干枯的花蕊。是啊,吃过夏瑜人血馒头、逼迫死过张志新、遇罗克的我们再回头想想,对于正常和不正常的划分是否还那么自信。时过境迁后,我们有没有觉得,对于那些因呼喊换来审判,因奔走换来嘲笑,因抗争换来唾弃的先知,民众的这种辜负最为寒心。有多少时代,往往配不上曾经产生的那些伟大的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